卡舒吉:人间不值得
一个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撰稿人,在本国领事馆被法医一边听音乐,一边肢解。这样的剧情,本属电影,却发生在现实之中。
主角是撰稿人卡舒吉;
反派是15名安全人员、法医;
配角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、美国总统特朗普、卡舒吉未婚妻;
高潮是法医戴着耳机拿着骨锯切人,时长7分钟;
反派大BOSS呢?还没有站出来。
今天,土耳其发布了证据,在位于沙特领事馆官邸附近一口井内找到卡舒吉的部分尸体。前几天,“15人行动小队”成员、前沙特皇家空军中尉博斯塔尼,在沙特首都一场“可疑车祸”中丧生。
土耳其方面整理的15个嫌疑人
这部闯进现实世界的“电影”,还没有演完。
过去十天,我若即若离地从朋友圈看着这些,但一直不敢细看。我宁愿相信,这仅仅是一部电影,而我可以选择不买票入场。
新闻天天刷屏,令人不寒而栗。如果我认识卡舒吉,我会对他说:人间不值得。
十几年前,我去采访一个矿难事件。那是一座深山,我赶到山脚的时候,已经入夜,月亮白晃晃地照着,天稍稍有点凉。因为矿车长期碾压又失于维修,路上各种大坑,汽车上不了山。我在山脚村里找了一位开摩托的人,载我连夜上山。
就着月光,摩托车一路闪着各个大坑,突突而上。到了半山,摩托车坏了,我们停下来。等修车的间隙,我站在路边,默默地望着远处深黑的、静谧的大山,心里满是兴奋,那是一种强烈的预感:就这山里,有一个故事的宝藏,我就快摸到了。
后来徒步了一阵,来到矿区。我找到了线索,现在我已经记不起怎样找到实证,但幸运地落实了矿老板隐瞒死难矿工的基本事实,逐个核查了死者名单,一个个登记下来。当时,煤价高企,死了这么多人,如果曝光出去,上级必然要求停产,每天损失巨万,所以,面对矿难,当时的一些矿老板,每每有隐瞒的冲动,而地方监管人员也每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我紧紧抓着采访本,就像抓住一袋钻石。
终于被矿上“安保人员”发现了,“你到这里来干嘛”,他们把我拽上一辆帕杰罗,送我下山。车上前后座都是体壮腰圆的“社会人”。
路上坑多,车很跳,我不说话,大家也都不说话,那时已经过了凌晨,山还是那座山,周围的静谧则更静谧了,周围只有汽车的声音。
这时,我已经没有了上山的兴奋感,心里满是恐惧:如果这帮人把我扔到某个坑里呢?这里办任何事,都没人看到。报社知道我来这出差了,但是,谁说不能“出个车祸”呢?
我曾听过一个故事:有一个老人,被社会人抓回老家,半夜送到一个山上,先埋到坑里埋一半,再拽出来,脱光衣服,扔在山顶,自己开车走了。当时是冬天,这个人,年纪太大,冻死了。抓他的人说,本来只是想吓吓他……
不过我还是幸运,车把我送到了县城,放下了。
这是个县级市,深夜还有少量出租车。下车后,我上了一个出租车,然后满城跑,连续换了四辆车,其中包括三轮车,确信很难被跟踪后,住进了宾馆。
我并没有用我自己的身份证登记。但是,七八点的时候,当时我刚刚躺下来,房间里座机响了:“黄记者您好,我们一起吃个早餐吧。”
这个电话,真是把我吓得够呛。
十几年过去了,一些细节已经不清晰,但那种一切都在别人掌控之中的感觉,还在。
这是一件事。另一件事,也是十几年前了。当时,为了寻找一具被某警察枪杀的农民工的尸体,我在某大城市殡仪馆待了一个星期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找到了,或者说,是等到了,并用一个假冒身份,进了尸检房。我对着尸体,身前身后,核实了身上的弹孔数量和位置,场面不可描述少儿不宜,但证实了我采访到的目击证词。这个事实才是真相,与之前公布的报道并不相同。
但是,刚刚核实完,我就被发现了,“你是干什么的!”我用了一个小技巧离开了现场,躲到一个匿名住处,拆掉手机,打开电脑哗哗哗地写了稿件发给报社,确定头版头条发出后,直奔汽车站,乘坐清晨第一辆大巴,离开了那个城市,回家。
回到报社的时候才打开手机,据说当时警方一个晚上满城在各大报社找我而未得。不过,我已经完成了工作。
这个过程,给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两个场景。一是在殡仪馆检验尸体,一个很普通的人,并没有什么罪过,但是就躺在了那里。所以,今天我看到卡舒吉被法医肢解的故事,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,就是那个场景。二是乘坐大巴回家的场景,车不快,但风雨欲来,后来有部电影《血迷宫1974》,开头在公路上开车的镜头,氛围挺像,我觉得导演用了心。
以上这样的故事,我亲历的还有不少。刚开始是靠祖先庇佑,后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,都安然度过。
最近,我也比较活跃。比如,从《山东疾控,别跑》开始,我追着山东疾控中心,连续写了十几篇文章,最后,山东对疫苗责任链上人员进行严肃处理,疾控中心主任被正式调查,免疫所宋所长自杀。然后我追着“甲醛房”,又连续写了几十篇故事。
以至于我的一些朋友对我担心了起来。下午,有位在国外的老同事,给我发来了一篇谭嗣同的文章,是腾讯《大家》发的,她说:“我很担心你唉,闷声发财不好么?他们对你下手怎么办?” 早前,9月26日,和另一位朋友有这样一个对话:“要不你给我一个账号吧,看你这么每天精神抖擞的,万一出了问题,我能从干净的工资里,每月拿出300元。”
放在以前,我当然知道这种担忧是多余的。但沙特这个故事,确实让我有点不寒而栗。它提醒我的是:电影不仅仅是电影,电影很可能是现实,包括《电锯惊魂》。
卡舒吉这个故事会怎样发展呢?虽然现在世界舆论声音很大,其实结果很容易判断:不会有什么结果。美国和沙特是战略性的盟友,美国人不会放弃沙特,而天天爆料的土耳其,其实最希望的是成为美国的好朋友。卡舒吉最大的悲剧在于,他的去世已经是一个悲剧,而他的悲剧本身,还要被当作国际博弈的筹码。
卡舒吉最后的影像:走入领事馆
有的人说,王储穆罕默德·萨勒曼下台!但是,下台又怎样呢?沙特,是一个瓦哈比教派主导的国家,瓦哈比是什么?是原教旨伊斯兰,这种主义,并非现代社会的民主、自由,它是从部落文明进入现代社会的,它的意识形态、社会体制,都不支持舆论所期待的那种文明和处事方式。
如果放在几百年前,卡舒吉这样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,热血男儿如袁崇焕,都还被当众千刀万剐凌迟了,北京人分了他的肉吃。肢解这种事,本身就是为了震慑,就是为了恐吓:顺我者昌逆我者亡。相比明朝对袁崇焕的凌迟,他们对卡舒吉的肢解,只用了七分钟,还没有把肉吃掉。
这个王储,毕竟还曾经努力通过国际公关,试图打造一个改革、温和开明的形象,他刚刚还破天荒地给予了妇女开车的权利。换一个王储,又如何呢?未必不会更糟。在一个女同胞刚刚获得开车权利的国家,我对“卡舒吉故事不再重演”持悲观态度。
所以,卡舒吉的故事,是闯进现实的电影,但它仍是电影,因为它和我们的关系有限,它还是一个梦。人间不值得。
如果说卡舒吉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迪,也不在卡舒吉本人。本文开头提到,前几天,“15人行动小队”成员、前沙特皇家空军中尉博斯塔尼,在沙特首都一场“可疑车祸”中丧生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虽然这个社会还没有做到制止罪恶的发生,却已经有足够的力量迫使大BOSS“弃子”,所以,尽量不要“干脏活”。
在卡舒吉死亡20天后,原本准备结婚的女友,发了一句话:虽然他们带走了你,但是你的笑容将会永留在我的灵魂中。附在这样一句简短却悲伤的语句下的,是卡舒吉被一只猫蹭上身时,爽朗地哈哈大笑的样子。
让生者享那永恒之爱,让逝者有那不朽的名。卡舒吉是有信仰的人,如果他听得到,我会对他说:人间不值得。
网友制图
对于我们,我想引一句话:“养活一团春意思”。批评是最大的建设,真相是最大的力量。任何追求真相,保持批评态度的人,都是有信念的人。我相信,最终,公正将会到来,并为我们这一代人对真相的追求给予褒奖,彰显它的意义,凸显它的价值,那时,我们也将会为自己曾经的意志软弱、认知局限以及态度犹疑而后悔不已。
对于我自己,朋友们,我给大家一个承诺:呦呦鹿鸣将始终保持自己的态度,坚持日拱一卒。
呦呦鹿鸣线索联系邮箱:
youyouluming99@163.com